黄河九曲,不改其东流之志;戏剧万象,尽显其追梦之心。7月25日上午,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以“以梦为马再逐光”为主题,开展文化艺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深耕·回眸”“碰撞·思辨”“前行·共创”三个环节展开,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在认真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的同时,对下一届黄河小剧场戏剧周进行了积极的展望与谋划。
在“深耕·回眸”环节,本届黄河小剧场戏剧周总导演首先对戏剧周“游客满意度调查”情况作了说明。结合调查到的“游客基本信息”,总导演对“戏剧场地的设计和气氛营造”“集市的丰富度和质量”“剧目的整体质量”“剧目的题材和风格”“演员的表演体验及舞台效果”“了解本次活动的渠道”等六个方面的满意度调查情况作了详细陈述,通过解读关键数据指标,直观呈现了本届戏剧周活动的亮点与公众期待,并分享了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深刻感悟。之后,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人引领大家展开了回顾交流,逐一梳理本届戏剧周在组织协调、内容呈现、技术保障、观众服务等各环节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就优化解决方案进行了积极探讨,为未来戏剧周活动的精细化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剩余57%“碰撞·思辨”环节,大家将目光投向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创作实践。全体人员围绕两部原创作品——小剧场话剧《缝隙》和交互式戏剧剧本杀《当风吹散星海》,展开了热烈的提升研讨。全院人员逐一从剧本立意、导演手法、表演呈现、空间运用、观众互动体验等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深入“把脉”,既肯定了其创新探索与艺术价值,也针对叙事结构、角色深度、沉浸感营造、技术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中肯且具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为两部作品在艺术内容及艺术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凝聚智慧,注入更强动能。
最终环节“前行·共创”着眼于戏剧周乃至甘肃省戏剧事业的长远发展。全体人员踊跃献计献策,围绕“如何持续提升黄河小剧场戏剧周品牌影响力”“如何深化全国艺术科研院所协作机制”“如何有效扶持青年创作人才”“如何探索‘戏剧+科技’等创新业态”“如何拓展戏剧公共教育功能”等关键话题,提出了众多富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构想。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领导班子针对每一项建议的可行性与潜在价值进行了即时评估与深入商榷,并给予了详细的指导性意见,强调未来工作需在巩固既有成果基础上,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跨界融合。
本次沙龙不仅是对第二届黄河小剧场戏剧周的一次高质量闭环总结,更是一次凝聚全院智慧、激发创新活力的动员会。它标志着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在推动甘肃省戏剧文化传承创新、繁荣西北地区戏剧生态的道路上,正以更加自觉的反思精神、更加开放的协作姿态和更加坚定的创新步伐,为下一届戏剧周及未来戏剧艺术发展积蓄深厚力量。
以梦为马,驰骋不息;再逐光影,初心如故。本次沙龙不仅是对过往实施工作的回望总结,更是对未来戏剧艺术的全新播种。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将持续深耕本土戏剧文化沃土,在碰撞中激发创新,在共创中凝聚力量,让戏剧之光照亮黄河两岸更广阔的精神家园。(文/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宋辰宇)
来源: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发布于:北京市申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